|
在中国动漫界感叹“无漫可动”的时候,日本漫画杂志《少年Jump》曾号称要把旗下作品全部动画化,最新的动态是,本周末即将上映根据日本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《七龙珠》。日本漫画是怎样“动”起来的?漫画和动画在制作过程中如何互动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?本文作者从一个动漫爱好者的角度,对这些问题都有所探讨。我们希望能引起业内人士对该问题的更多关注。
讲一个故事,有几种载体?常用的不外乎这5种:漫画、动画、游戏、小说、真人影视剧。5种载体交叉改编的情况非常多,其中,漫画改编成动画最为常见。
就日本而言,从第一部电视动画《铁臂阿童木》起,就注定了动画与漫画的相互影响。当时日本电视娱乐节目匮乏,阿童木的出现正好填补了空缺,从而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。虽说阿童木未必是其作者手冢治虫最好或最喜欢的作品,却因此成了手冢的标志。漫画与动画之间的这种良性循环,是很多漫画家梦寐以求的状态。
适合动画化的漫画
在日本,想从众多的漫画作品中脱颖而出被动画化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从题材来说,少年漫画比较容易被改成动画。
少年漫画的内容比较通俗,打斗场面也多。对动画制作方来说,一场打斗往往可以做到3至5集,而且费用并不高;对读者而言,动画中的打斗场面,看起来比漫画更富立体感和现场感。
因此,几乎有一半的少年漫画改编成了动画。日本漫画杂志《少年Jump》上的作品,如果能连载一两年,基本都能变成动画,至于新作品,只要能“活”下来,动画化是早晚的事。同为少年漫画杂志,《少年Magazine》被动画化的作品虽不是很多,但有些漫画作品动画化后人气迅速增长,原因在于动画促进了漫画风格的改变。另一本杂志《少年Sunday》的动画作品也不多,以《名侦探柯南》名气最大,500多集,算是“长青树”了。
与少年漫画相比,少女漫画改编动画更容易受益。在动画化过程中,少女漫画里的线条、背景和分镜都会进行重新修改,弥补了原有弱项,使一些不愿看少女漫画的男读者,也开始看少女漫画改编的动画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《美少女战士》、《彼氏彼女》,二者的漫画作品少女化色彩很强,变成动画后,却吸引了一大批男性粉丝。
漫画怎样动画化
当一部漫画连载了一段时间,在读者中评价不错,能看出一定的发展前景时,就会有投资方或动画公司出现,开始做企划、列出作品的预期收益、和漫画版权所属杂志社商谈等。正常情况下,从漫画开始连载到确定做动画,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。
合作基本确定后,投资商、出版社、动画公司、广告商等多个单位会共同成立一个该作品的制作委员会,并根据动画的特征取名。改编后的动画作品的收益全部归制作委员会所有,各成员按股份比例分成。这样,既能降低动画公司的制作风险,也能保证漫画杂志的利益收入。
如果做原创动画,也能采用这种漫画动画化的方式。动画制作之前,先把剧本改成漫画,连载一段时间,如果读者反应不错,才开始着手将其动画化。
日本在动画制作中非常注意降低投资风险。一般的电视动画片,1集制作费用约需1200万日元,26集大概3.1亿日元,折合人民币约2100万元。要想顺利收回这笔投资并不容易,因为日本电视台收购动画片的价格并不高,而且可供选择的电视台也不是非常多。不过,由于日本动漫已渗透入日常生活,所以,如果一个动画公司1年中能出一部比较卖座的作品,之后从动画的周边产品也可以盈利颇丰。而原作漫画的作者最少能从这个作品的收入里拿到6%至8%的版税收入,并且是印一次拿一次,堪称最大受益人。比如鸟山明,只要《七龙珠》的动画游戏周边不断,他就尽可以不愁吃穿。
动漫互动
不过,日本漫画家也并非坐享其成,他们需要全程参与漫画动画化的过程。动画开播的时候,漫画仍在连载中,动画剧情一般比漫画情节慢一步,如果漫画连载情况出现变化,比如被杂志社中途砍掉,动画也就只能跟着一起结束。漫画家富坚义博的事情很有趣,他在漫画进入改编后一直停刊休息,结果动画情节追上了漫画,制作方只好暂停TV(即电视动画),改成了几集的OVA(即Original Video Animation,意为原创动画录影带),最后,动画制作方实在受不了富坚的慢速度,直接停了动画。
漫画改编动画的结果并不都是电视动画,还有OVA和剧场版。OVA比较短,质量相对较高,适合找画面比较精细的中短篇漫画来做;剧场版的做法一般是截取某段情节,或把所有故事浓缩起来,去掉旁支,保留故事主线。
通常情况下,日本电视动画播出一段时间后,会以每年一部或两年一部的速度推出时长约90分钟的剧场版,目的是吸引原先漫画和TV动画的观众进电影院。剧场版多数由动画制作组重新编剧,但《海贼王》可算特例:在原创了7部后,第八和第九部剧场版的剧情直接取自漫画原作,第十部更是把漫画作者拉过来做故事脚本。剧场版做得最成功的要数《名侦探柯南》、《蜡笔小新》和《机器猫》,几乎每一部都是按大片标准制作,带来的票房收入自然也很可观。
在日本,漫画改编动画的一般顺序是漫画—TV—OVA—剧场版,但并不绝对固定,也有先漫画再剧场版最后TV的做法。
让漫画“动”起来的导演们
由于漫画和动画出自不同人之手,各人理解不同、表达方式也不同,所以,漫画改编动画少不了有所改动。但能把动画改得跟漫画几乎完全不同,在日本恐怕也只有押井守和新房昭之两个人了。
押井守把《福星小子》这种搞笑漫画变成了严肃的哲理动画,把《攻壳机动队》这种半色情、半搞笑的科幻漫画变成了探讨人生意义和生存意识的片子,把《机动警察》这种轻松打斗漫画变成了沉闷的政治题材。有意思的是,尽管与漫画原作完全不一样,但他的改编动画并不逊色,反而具有经典意义。至于新房昭之,是一个会把后宫漫画变成格斗动画,把愤青漫画变成“捏他”(指作品里面充满了大量隐喻内容)动画的人。
而宫崎骏和大友克洋,则是身兼漫画家和动画导演,自己的漫画自己改编,可谓是“又当爹来又当娘”。
《浪客剑心》是一个不得不提的特殊例子。漫画前期表现平平,中期开始出彩,到志雄篇达到高峰,带动了“幕末新选组”(即作品中的京都维和组织,类似警察)的风潮。根据漫画改编的TV动画加了大量原创情节,但制作水平一般,只能算中等偏下水平;但根据某一段改编的OVA《追忆篇》,却成为日本动画史上最好的 OVA之一;另一个原创剧场版水平更低,基本没人理睬;之后原创结局的OVA《星霜篇》,糟糕到连主角都“干”掉了。
从《浪客剑心》漫画经典、TV平平、OVA好坏各一、剧场版低下的不同遭遇,可以看出导演在漫画改编中的影响有多大。从观众的角度说,看一部漫画改编动画是否成功,不在于改头换面的程度有多大,而在于以下几点:是否乱加故事、情节拖沓、随意修改、人物走形、动作简单。 |
|